7月8日至8月4日,從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湘湖鎮(zhèn)湘湖村到湘湖鎮(zhèn)前程村,歷經29天,往返1218公里。9位青年用348小時收集并敲碎了2120個廢棄青花瓷器,用53200片瓷片裝飾了一面45平方米的古墻,再現了一個紅色村莊“開天辟地,敢為人先,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故事……
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瓷心·鄉(xiāng)跡”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景德鎮(zhèn)浮梁縣湘湖鎮(zhèn)前程村以紅色文化為內涵,以瓷的精神為橋梁,通過陶瓷馬賽克墻繪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貢獻藝術力量,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用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追尋變革道路,賡續(xù)革命精神 1933年1月,閩浙贛省委派王豐慶等在前程村成立中共浮樂婺中心縣委,隨即組織農民武裝暴動,開辟新蘇區(qū)。7月8日,實踐隊來到浮樂婺中心縣委紀念館。該館修建于浮樂婺中心縣委舊址之上,展廳面積一、二樓共計180余平方米,分為中心縣委革命斗爭概述、實物展示、英烈譜和抗日先遣隊轉戰(zhàn)浮樂婺四個部分,再現了以湘湖鎮(zhèn)前程村為中心的浮樂婺中心縣委的艱難斗爭歷程,介紹了以王豐慶、楊貴良、曹新泉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和抗日先遣隊轉戰(zhàn)浮樂婺的戰(zhàn)斗過程,展示了浮梁縣人民為景德鎮(zhèn)革命事業(yè)和整個贛東北革命事業(yè)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學習浮樂婺中心縣委紀念館。黃文彥 供圖
實踐隊師生聆聽紀念館“守門人”錢普開老先生講述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先遣隊轉戰(zhàn)浮樂婺的戰(zhàn)斗故事,感悟“不計得失、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的浮樂婺精神。
圖為實踐隊員與錢普開老先生交流。黃文彥 供圖
“充分發(fā)動貧苦農民投身土地革命,組建少共縣委,宣傳婦女解放……中共浮樂婺中心縣委成立后充分發(fā)動群眾,關心群眾利益,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宗旨。”實踐隊員在了解前程村革命歷史之后選擇了以舉著火炬、正在前行的工農兵的側身剪影為人物主體,以景德鎮(zhèn)“四大名瓷”的青花瓷為原材料再現90余年前那段紅火的革命故事。
在青花瓷花紋上,實踐隊從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館藏鎮(zhèn)館之寶“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上獲得靈感,選取了寓意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牡丹花卉枝葉紋為主要裝飾花紋。其中,最長的一條牡丹花卉枝葉紋是長江流域圖的再設計,這條枝葉如同一條母親河支撐著三名開拓者,底部飾以寓意生生不息的二方連續(xù)的卷草紋邊飾。
戴布帽,著工裝、寬松闊腿褲的工人;梳著短發(fā),上身穿棉服,下身著長褲,擼起袖子的農村婦女和戴軍帽,著軍服,手持“漢陽造”三八步槍的軍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在夜幕降臨的長江流域的廣大土地上,堅持黨的方針和路線,為民族復興高舉火炬,為中國革命的未來探尋前進的方向。
圖為青花瓷馬賽克墻繪全貌。張鑫 供圖
踏上青春長征路,跨越百年新征程 撿、搬、洗、敲、繪、貼、美縫……用平均5平方厘米大小的陶瓷碎片鋪滿45平方米的古墻并非易事。實踐隊輾轉景德鎮(zhèn)各大瓷廠的廢棄瓷片堆里尋找被丟棄的青花瓷,由于有弧度、不平整的瓷片將不利于后期在墻上的拼貼和粘連,青花瓷被分揀到蛇皮袋后將會被運送到室內,再一個個被敲碎、分揀。隊員們用鐵錘、用陶瓷鉗一個個加工后再集中將瓷片上的灰塵用水洗凈,平均一個廢棄青花瓷能夠敲、剪出20至30個碎瓷片。
圖為實踐隊員在收集廢棄青花瓷。徐琴琴 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在室內粘貼瓷片。徐琴琴 供圖
“結構膠、?,斈z、美縫劑,海綿填縫刀、方齒抹泥刀等,在這次實踐中我們不斷拓寬理論知識面、不斷嘗試從未接觸過的工作,感受到了實踐和理論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更感受到了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在制作陶瓷馬賽克墻的時候,隊員克服了諸多困難:陶瓷碎片的不規(guī)則形狀和大小增加了拼貼的難度;持續(xù)往返撿陶瓷、敲碎陶瓷不斷考驗實踐隊員耐力和意志力;一塊塊馬賽克瓷片上墻后需要一點點細致的美縫……這些挑戰(zhàn)和景德鎮(zhèn)的酷暑磨煉了實踐隊員的耐力和韌勁,不斷拷問著隊員們?yōu)楹我瓿蛇@樣一件作品?
圖為實踐隊員在室外粘貼瓷畫。汪茜子 供圖
振興鄉(xiāng)村新畫卷,擔當青春正當時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是前程村的真實寫照,為助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共同書寫前程村秀美山水生態(tài)旅游新篇章,實踐隊從當前陶瓷利用中存在的浪費現象出發(fā),以景德鎮(zhèn)廢棄瓷片為原材料、運用陶瓷馬賽克墻繪重現了前程村革命先輩敢為人先、不屈不撓的精神,隊員們也從不畏艱險、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中汲取新時代青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
這面素雅的青花瓷墻在前程村的一面老墻上鋪開了一幅紅色革命的優(yōu)美畫卷,這是實踐隊對陶瓷與紅色文化相融合、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融合、鄉(xiāng)村振興與藝術創(chuàng)作相融合的一次勇敢探索。實踐隊始終以景德鎮(zhèn)獨特的千年陶瓷文化底蘊為精神依托,以前程村悠久的紅色革命文化背景為精神滋養(yǎng),以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念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相結合為精神追求,以當代青年不怕吃苦與艱苦奮斗的意志為精神動力,時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fā)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用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影。黃文彥 供圖
通訊員 張鑫 汪茜子